“川北迷宫”高峰山古建筑群

2016-08-05


范姝伲

    

    

    位于蓬溪县城西北的高峰山被誉为蜀中玄观的道教名山,以神秘的八卦建筑、罕见的迷宫道观、辉煌的道教文化而名闻遐迩。

   

    1.云海日出,九龙太极。

    高峰山形似长龙,以高峰山道观为龙头,以山岭为龙脊,逶迤南下四公里处的定香寺为龙尾,犹如一条仰天巨龙,在山顶举目四望,环山有八条山系,这正应了九龙翘首捧太极之说。自麓而顶,环山东西南北,皆为古柏围绕,并有一奇特现象:各个方位的森林古柏,都朝着山顶方向参会天日,将高峰山古建筑群掩映其中。


    

高 峰 山

  

    2.高峰山系,川北一观。

    现存的高峰山古建筑群主要是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建筑。据《四川通志》记载,高峰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628),之后千余年来一直为佛门法宇。直到清末道人王源清及弟子范云峰(属于全真道龙门派碧洞宗)寓此,弘扬道教,由此高峰山佛寺便成了道观。

    2013年高峰山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峰山古建筑群建筑面积5200余平方米,现存文物建筑由主庙、王源清墓及碑亭、范云峰墓及碑亭、寨垣及寨门四大部份组成,另有附属文物石碑3块、匾额44块、壁画23幅。


     

主 庙 鸟 瞰


     整个道观顺应山势而建,山门作为道观的标志性门户,三滴水式歇山顶,反翘高俊的形态增添了神秘的宗教气氛。顺着山门前多步台阶向上,两株高耸入云的千年古柏为山门内天井提供了浓绿的背景,虽然地势狭窄,却形成了简单和谐的园林空间。



山 门


    高峰山古建筑群的主庙,从外面看,整个建筑群是一个整体,像是一个堡垒,可我们进到它的内部空间来看,却非常的灵活且复杂。循山势呈环绕主殿式布局,是由山门、老君殿、三清殿、斗姆殿、文武殿、客堂、寮舍等柱梁交错组成的建筑物上下三层。主庙建筑按照按先天八卦设计修建,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该建筑群核心位的天井,分为一阴一阳,喻为太极图。正北三清殿,殿后是斗姆殿,构成坎挂,称“坎中满”;正南三官殿,殿后是老君殿,殿对面是南客堂,构成“离挂”,称“离中虚”;正东是文武殿,殿后是灵官殿、山门,构成乾卦,称“乾三”,正西是三开间长的西客堂,构成坤挂,称“坤六断”。这就是以道家“金锁八门”的奇术纵横排比,形成八卦中的乾、坤、坎、离四正卦,代表道观的东、西、北、南方向。



主庙三层平面图


    占地2800平方米的建筑有大小门400多道,前后走廊,机关暗道,暗桥、正门、侧门、活门、死门遥相呼应,迂回曲折。加之当初修建时,怕伤及“风水”,依山而建,后扩建房屋又层层包围主庙,房屋相连。主庙建筑因此被称为“八卦迷宫”建筑,这在全国宫观、寺庙中亦十分罕见。



主庙内部照片

    

    山腰有宋代遗存寨垣,依“八卦”,按乾、坤、坎、离而设四门,依“四象”修四条上下山的道路。山顶、山腰、山脚因八卦而呼应神道,因山路而关联气畅。



南寨门及寨垣


    解放前, 高峰寺已成为四川省有较大影响的道观之一。在民国时期,先后有林森、王缵绪、何应钦、张澜、陈立夫、杨森、白崇禧等30多位国民党军政要员向高峰山寺商书额赠匾。虽然历经文革破“四旧”的浩劫,至今仍保留下四十余块匾额,成为研究民国时期政治、文化的重要佐证,其史料文存也是地方史研究的重要文献。



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匾



民国时期四川省主席王缵绪题匾


    高峰山既是一座山,也是这座道观的名字,它不仅是让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奇观,也是朴素神秘的修道胜地。每当晨钟声脆之时,伫立道观山门前,静神屏气,不禁令人神清气爽,胸襟大开。高峰山古建筑群,正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海内外与道有缘之人。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