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文庙

 犍为县位于四川省乐山市东南部,地处岷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东经103°43′35″至104°11′48″,北纬29°l′2″至29°27′47″。

 犍为文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境内,座落于县城玉津镇南街297号,是四川省境内最大的文庙。始建于北宋,重建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庙域呈长方形,坐北向南,整个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20米,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文庙以三进四合的院落形式组合形成一个功能齐备的祭祀场所,并与庙前东侧奎阁、节孝坊组成一个宫殿式的古建筑群。犍为文庙兼有南北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年一1016年)犍为于沉犀山东(今洛江乡犀牛沱)始建文庙。

 南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年),县令左震自沉犀山东迁文庙于城南。

 元末,文庙毁于兵燹。

 明洪武四年(1371年),主簿陈兴复建文庙于城南。

 永乐八年(1410年),奉诏称文庙,始用文庙之名。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县令钱承德重修。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县令陈懋功迁文庙于南门外文豹山前之罗盘坝。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县令吴道美迁还旧址。

 崇祯八年(1635年),县令胡学戴、教谕何孟麟重修。

 明末遭火,大部份建筑火毁。

 清康熙九年(1670年),县令刘靖寰复建,易名学宫。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县令王仪升、训导吴之彦率诸生重修启圣宫,补建明伦堂。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县令董世德、训导赵谟补修之。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教谕杨栋荣建正殿于旧基,规模渐备。

 康熙五十二年(171 3年),县令宜思荣捐俸修葺。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县令何源溥募捐款项,补修。

 乾隆三年(1783年),县令宋锦、教谕杨思溥募钱百二十万大事扩建。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县令张官五募款修葺。

 嘉庆九年(1804年),离任县令程尚濂、继任县令徐士林相继劝捐修葺。

 嘉庆十八年(1813年),县令王梦庚建“万仞宫墙”照壁于灵星门外。

 宣统元年(1909年),县令宝震、谢汝霖先后募款培修,换盖黄瓦。至此,犍为文庙规制完备,风格昭然,已成为集明清两代建筑艺术而成的古宫殿式建筑群体。

 民国三年(1914年),改称孔庙。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犍为女子中学创立,办学于文庙。文庙由庙学并用演变为施教专用。

 1949年以后,复更名文庙。

 1996年9月16日,犍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犍为文庙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