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报恩寺

眉山报恩寺大殿

眉山报恩寺坐北朝南,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永寿镇高丰村三组。

报恩寺始建于唐代,系一王姓信士为报母恩而建,此寺历经圮墟,建筑皆毁,现存大殿为元代泰定四年(1327)重建。《眉山县志》载:“报恩寺,治东四十里,唐时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重修。”据大殿栿上题记:“泰定四年”,结合建筑风格来看,应为元代建筑,清乾隆年间进行过维修。

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破坏,目前报恩寺仅剩大殿,其余建筑均不复存在。

2006年报恩寺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报恩寺大殿,单檐歇山屋顶,抬梁结构,内部减柱造。屋面无苫背,冷摊小青瓦,雕花脊,有飞椽。

大殿面阔四柱三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242.42平方米。

大殿为抬梁架构,内部减去两中柱,十架椽屋,五椽栿对前三椽栿,后对乳栿搭牵用四柱。前部三椽栿一端插于金柱内,一端与斗拱交接并出挑做华拱状;三椽栿上施蜀柱,蜀柱上放大斗承接乳栿,乳栿与斗交接后出头,断面变为矩形,蜀柱与三椽栿接合处砍为雀嘴型,上部有卷杀,乳栿上施驼峰、大斗承接搭牵,驼峰边缘刻有云纹。

五椽栿一端位于后金柱上,一端插入前金柱,断面近圆形,中部向上弯起,靠后侧施蜀柱承接四椽栿,四椽栿上放蜀柱接平梁,蜀柱与梁栿接合处均做雀嘴型,四椽栿上檩条侧有叉手、托脚。

后部乳栿与栌斗交接并出挑,交接后由圆形断面转为矩形断面,承接挑檐檩,乳栿上施宝瓶状蹋木、大斗,交接搭牵。明间正中用四根斜栿支撑上部檩椽,最上两根斜栿在脊檩下相交,然后斜向下与下部斜栿交于内额蜀柱之栌斗内,下面两根斜栿自该栌斗向下,前部终止于前檐斗拱后部,后部交后檐柱栌斗并出挑,承托挑檐檩。

两侧披檐做法同后部乳栿做法相同。

大殿一周都有斗栱,不同部位做法有差异。前檐施斗拱九朵,其中转角铺作两朵,柱头铺作两朵,补间铺作五朵(明间用三朵,次间各用一朵)。明间正中一朵补间铺作前部出45°斜栱,交栌斗,后部不出头。前檐斗拱均为五铺作出双抄计心造。东侧山面靠南侧第一间施一朵补间斗栱,做法同前檐次间补间斗拱,后檐柱柱头上仅有一栌斗,其余三柱柱头和补间共施五朵斗栱,均为一斗三升,不出跳做法。西侧山墙同东侧做法一样。后檐两中柱柱头及补间共施三朵斗栱,均为一斗三升,不出挑做法。两后金柱间施有三朵一斗三升攀间斗拱。

    大殿整体做法古朴、简洁,保留了宋元时期建筑风格,是不可多得的元代建筑,也是研究四川宋元时期建筑的重要实物。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