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石窟

蒲江石刻包括朝阳湖镇仙阁村二郎潭两岸的飞仙阁摩崖造像共92龛777尊和蒲砚村古佛山的(包括庵子崖、龙拖湾、石马庵和土地嘴四处)摩崖造像。自东晋开始,由唐代早期兴起后,发展迅速,充分体现出上承北魏、盛唐和宋代造像风格,具有唐代佛教鼎盛气魄及宋代佛像之精美。

 飞仙阁摩崖造像在县西南朝阳湖镇二郎潭两岸山崖上,其中北岸87龛,南岸5龛,共777尊。最早造像为唐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其中唐代造像64龛491尊,分布于二郎潭北岸、汗龙洞山岩,千手观音等两龛。飞仙洞中,佛道同龛等2龛。飞仙阁山麓释迦摩尼立像等47龛,大佛坪弥勒善跏趺坐等9龛,禽星岩释迦摩尼佛、多宝佛二佛并坐等4龛。

 龙拖湾在古佛山西侧,有南北朝至唐、宋造像10龛80尊,北朝西凉嘉兴元年摩崖题名碑1通,南北朝造像:《佛说月上女经》,双层平顶,外层高1.6米,宽0.97米,深0.9米,内层高0.56米,宽0.4米,深0.1米,佛面相清瘦,头戴帝王冠冕,作帝王像,结跏趺坐而无座床,无胁侍,龛外为舍利弗像,光头,身穿袈裟,高0.31米,龛门左为月上女,身着裙,高0.33米,左手持花,正准备投掷到龛内如来身上。唐代造像2号龛男观音,双层平顶,头戴宝冠,左手提净瓶,举右手;9号10号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两壁上各有浅浮雕飞天1身,身姿婀娜,彩帛飞扬,姿势优美;宋代造像一佛二弟子二力士五供养人。

 庵子崖在古佛山东侧,有明代造像3龛34尊,石窟高4.3米,宽4.7米,深1.9米,正中为无量寿佛,结跏趺座于莲台上,莲台由2力士托举;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都头戴化佛冠,胸垂璎珞,结跏趺座于莲台上,观音莲台下为双狮,大势至莲台下为双鱼,西方三圣座高2.1米,肩宽0.6米,深厚为舟行背光,雕刻精细,背光顶部皆浮雕有双翅尖嘴雷公,背光两侧各有供养人4尊。阿难,迦叶侍立两旁,东西壁上有护法童子,毗沙门天王像,天王顶盔贯甲,手持金刚杵或手托宝塔,童子皆裸上身,批彩带,赤足立于云端,或手捧桃,或手捧经卷,或双手合十。有成化十九年,嘉靖四十五年题记。

 土地嘴造像在庵子崖东北500米,在一块3米高的岩石上四面造像,唐代造像13龛(目前可见5龛),263尊。有千佛,弥勒佛,一佛二菩萨,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佛四菩萨二力士等,有“大唐天宝五载”题记。

 石马庵造像在庵子崖东1000米,造像共9龛91尊,其中唐代5龛81尊,造千佛、一佛二菩萨二力士等,有“会昌七年改为大中元年”“大中十一年”“咸通九年”“大顺元年”等题记。清代造像4龛10尊,主尊分别为牛王菩萨,诃梨帝母,二郎神。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