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寺

    甘泉寺,位于仁寿县城东南方40余公里的禾加镇楠林村8组。海拔高度488米,北纬29°49′43.8″,东经104°24′19.5″。甘泉寺建成于明代宣德九年(公元1434年),规模宏大,占地面积134亩。依据地形,从低到高共六幢殿宇,数十亩园林。清同治年间(1866年)《仁寿县志》记载:“甘泉寺有古钟铸成化十年安乐上乡字有明初佛殿三梁有大明宣德九年重修字殿柱大十余围楯以上皆叠短木成之献贼毁寺惟佛殿火輙熄怒去刀砍门痕四人木皆二寸许”。《仁寿县志》(光绪年版)“古迹”记载:“甘泉寺在治东,明初刹也。佛殿自盾以上皆叠木而成,无一牝牡榫。献贼扰蜀时,烧其寺始尽,惟佛殿火之辄息,贼大恚,以刀砍门而去。至今焚处焦黑如帚许,门限刀痕四,入木皆二寸许”。2013年甘泉寺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甘泉寺大雄宝殿属八架椽厅堂,前后乳栿用四柱,殿内木柱十八根,径小者25-30厘米,大者(四经柱)50厘米,皆为楠木,既巨且直,历久不腐。室内顶棚施以彩绘,海墁天花,双龙戏珠,周边为莲花,梁枋上施以贴金双龙,造型生动,独特精美。大雄宝殿内壁上保留有明代彩绘佛传故事壁画20多幅100多平方,虽遭受文革破坏,表面用石灰浆涂抹,从剥落处仍可看到这些壁画神形皆备,栩栩如生。所画龙形花纹,云雾缠绕,飞动流畅。彩绘技法的使用,用色彩丰富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和内涵,增强画像的表现力和视觉效果。在四川古建筑中非常少见,弥足珍贵。    大殿的北厢房房廊廊柱的柱础、南侧水池均雕刻有各式图案,采用深浮雕的雕刻手法,以戏曲人物、花草为主要图案,神态矫健,巧夺天工,虽经500余年风雨,仍栩栩如生,是石刻艺术的精品。在大雄宝殿的正前方,有各两座,体态健美、体形对称、突目隆鼻、齿利爪锋、身披卷毛,狮身肌肉隆起,雕刻线条清晰,具有威猛的气质和强烈的动感,造型独特精美,乃石质雕刻中罕见之珍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