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口崖墓

 汉代,四川地区经济得到发展,谓之“天府”,人口也迅猛增长,当时江口郡人口已达十万户之多。与此同时,各类墓葬兴起,厚葬、家族葬风盛行。彭山沿岷江东岸江口地区,山势平缓,其下红色砂岩结构,松软易凿,宜于掘岩为穴,加上水陆通畅,人口稠密,故崖墓分布密集,彭山县为四川汉代崖墓分布的重点地区之一。

 江口崖墓,可以从石刻纪年,纪年砖、墓室形制、出土文物反映一定的历史参数。出土钱币仅见西汉、东汉和王莽钱,绝无三国钱币。因此,江口崖墓上限年代应推至西汉晚期,下限年代不应晚到三国。

 上世纪初,外国人纷纷到我国内地作考古调查,曾有不少人来彭山调查崖墓。据郑德坤著《四川古代文化史》记载:1908年,英国传教士陶然士沿四川岷江流域作汉墓调查,到过彭山,后写成《四川之墓葬》一文,发表于上海《亚洲交会会志》第四十一卷。1914年,法国人色伽兰等组织了四川考古队,沿嘉陵江和岷江做崖墓调查,他们曾经到过岷江流域的江口,在彭子浩一带发掘了大量崖墓,于1935年编写出《汉代墓葬艺术》一书。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